
李磊,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数字经济。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已经在《经济研究》(4篇)、《管理世界》(4篇)、《经济学(季刊)》(4篇)、《世界经济》(7篇)、《金融研究》、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China & World Economy、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等重要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转载数十次;在《光明日报》、《国际商报》、《第一财经》等主流媒体发表文章数十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委托课题等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并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三等奖等省部级奖项。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097,全球产业智能化对我国供应链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23-01至2027-10,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273068,发达国家产业智能化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2023-01至2026-12,在研,主持。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18BJL128,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企业“走出去”对中国就业影响问题研究,2018-07至2021-06,已结题,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71203102,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性别歧视的影响研究:就业、工资与家庭,2013-01至2015-12,已结题,主持。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7YJC790072,最低工资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17-07至2020-06,已结题,主持。
6.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5ZLZLZF00170,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天津市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2015-10至2017-10,已结题,主持。
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2014M560174,全球价值链、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2014-06至今,已结题,主持。
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7T100150,全球价值链升级、就业结构与收入分配,2017-07至2020-06,已结题,主持。
9. 商务部委托项目,近五年来中国对美投资的新特点、新风险、新空间研究,2023,已结题,主持。
10. 商务部委托项目,战略性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全球布局与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策略的研究,2022,已结题,主持。
11. 商务部委托项目,新形势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研究,2021,已结题,主持。
12. 天津市发改委委托项目,天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研究,2019年,已结题,主持。
13. 中国人民银行委托项目,我国企业走出去融资情况与国际比较研究,2015-07至2015-12,已结题,主持。
14.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2ZLZLZF03800,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生产网络对策研究,2012-10至2014-02,已结题,主持。
15. 商务部委托项目,外商投资对我国流通产业安全的影响,2011-09至2011-12,已结题,主持。
16.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NKQ09011,反倾销的政治经济分析,2009-10至2011-12,已结题,主持。
17. 南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018年度教学案例建设项目,“跨国并购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案例研究——以汽车行业为例”,2018-2019,已结题,主持。
18. 南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021年度教学案例建设项目,“入埃及记——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研究”,2021-2022,已结题,主持。
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AZD001,世界经济新格局下的创新保护研究,2018-11至今,子课题负责人。
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D036,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战略选择,2011-11至2015-11,子课题负责人。
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90025,金融危机对APEC的影响,2009-06至2013-06,子课题负责人。
1. 李磊、刘博聪、李川川,海外技术“引进来”与自主创新“走出去”,《经济研究》,2024-11。
2. 李磊、冼国明、包群,“引进来”是否促进了“走出去”,《经济研究》,2018-03。
3. 李磊、白道欢、冼国明,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了母国就业?——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经济研究》,2016-09。
4. 马亚明、陆建明、李磊,负面清单模式国际投资协定的信号效应及其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经济研究》,2021-12。
5. 李磊、马欢,从“生产回岸”谈“稳外资”——基于发达国家机器人使用驱动的分析,《管理世界》,2023-10。
6. 李磊、王小霞、包群,机器人的就业效应:机制与中国经验,《管理世界》,2021-09。
7. 刘鹏程、李磊、王小洁,企业家精神的性别差异——基于创业动机视角的研究,《管理世界》,2013-08。
8. 刘斌、李磊,寻职中的社交网络“强连接”、“弱连接”与劳动者工资水平,《管理世界》,2011-08。
9. Li, L., Liu, B., Sheng, B., & Wang, T. “Double rail effect”: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spillovers from R&D center foreign firms.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ume 90, 2025.
10. Wu, Y., Lei, L.(通讯作者), & Zheng, Y.. The Impact of Digitization in Manufacturing on Female Employment and Gender Wage Gap.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Volume 75, 2024.
11. Pengcheng Liu, Yue Lu, Bin Sheng, Khanindra Ch. Das, Lei Li(通讯作者), Ca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omote BIT signing?,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Volume 75, 2021.
12. Chuanchuan Li, Lei Li(通讯作者), Haodan Tang, Yanyan Zheng, Fangming Gong,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FDI Withdrawal: An Empirical Analysis,China & world economy, 2023, 31(5), 116-134.
13. Hu, Bo and Li, Lei(通讯作者),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informal care receipt against the progression of functional limitations among Chinese older people.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20, 75 (5). 1030 - 1041.
14. 李磊、盛斌,性别雇佣偏见与企业生产率,《经济学(季刊)》,2019-07。
15. 李磊、刘斌、胡博、谢璐,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收入及分配的影响,《经济学(季刊)》,2011-10。
16. 刘斌、李磊,贸易开放与性别工资差距,《经济学(季刊)》,2012-01。
17. 李磊、胡博、郑妍妍,肥胖会传染吗? 《经济学(季刊)》,2016-02。
18. 李磊、马欢、徐刚,最低工资、机器人使用与企业退出,《世界经济》,2023-01。
19. 陈梅、李磊,从人口红利到性别红利:女性就业与企业出口,《世界经济》,2021-01。
20. 李磊、王小霞、蒋殿春、方森辉,中国最低工资上升是否导致了外资撤离?《世界经济》,2019-08。
21. 李磊、蒋殿春、王小洁,外资进入、性别就业差距与企业退出,《世界经济》,2018-12。
22. 李磊、蒋殿春、王小霞,企业异质性与中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世界经济》,2017-11。
23. 李磊、王小洁、蒋殿春,外资进入对中国服务业性别就业及工资差距的影响,《世界经济》,2015-10。
24. 刘斌、李磊、莫骄,幸福会传染吗?《世界经济》,2012-06。
25. 李磊、郑妍妍、刘鹏程,金融发展、职业选择与企业家精神——来自微观调查的证据,《金融研究》,2014-06。
26. 李磊、王天宇,“孔雀东南飞”: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才流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02。
27. 李磊、刘博聪、王天宇,授人以鱼,授之以渔——对口支援与共同富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5-02。
28. 李磊、何艳辉、钱育成,与机器赛跑还是共舞?——生成式人工智能、就业规模与劳动收入份额,《金融市场研究》,2024-03。
29. 蒙大斌、李新宇、李磊,绿色金融政策与“两高”企业融资成本——信号博弈下绿色创新的中介反应,《科技进步与对策》,2024-03。
30. 李磊、何艳辉,机器人使用与创业选择,《南方经济》,2024-01。
31. 聂飞、胡华璐、李磊,中国FTA战略、价值链重塑与制造业企业工序智能化,《国际贸易问题》,2023-05。
32. 徐刚、韩林松、王睿霆、李磊,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年轻人婚育行为?《劳动经济研究》,2023-04。
33. 李磊、蒋沁怡,数字经济发展与我国城市能源效率的提升,《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3。
34. 李磊、刘泽寰,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提高企业的精益存货管理水平吗?——基于中国微观企业的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3。
35. 李磊、马欢,电子政务、贸易成本与企业出口,《财经研究》,2022-11。
36. 李磊、钱育成、马欢,后疫情时代平台经济如何稳就业:机制、现状与策略,《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05。
37. 聂飞、胡华璐、李磊,工业机器人何以促进绿色生产?——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证据,《产业经济研究》,2022-04。
38. 李磊、王天宇,出口、创新与企业内销——基于上下游视角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22-04。
39. 郑妍妍、李磊,性别雇佣偏见、生产率与企业退出,《劳动经济评论》,2021-01。
40. 李磊、刘早云,进口竞争、管理者激励与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国际贸易问题》,2023-07。
41. 李磊、邢羽丰,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市场与个体教育投资决策——来自中国的证据,《南开经济研究》,2023-04。
42. 李磊、王天宇,城市空气污染与人才流动,《经济学报》,2023-03。
43. 李磊、刘鹏程、孙婳,男性与女性,谁更幸福?《统计研究》,2017-07。
44. 李磊、刘博聪,环境规制如何影响企业出口质量?——创新促进与成本挤占,《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2-03。
45. 李磊、马欢,“一带一路”倡议与高质量进口,《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
46. 聂飞、李磊,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去工业化及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国际贸易问题》,2022-03。
47. 郑妍妍、郭瑞琪、李磊,贸易与中国企业的创新质量——来自企业专利质量的证据,《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1-06。
48. 徐大策、李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提高进口产品质量——基于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1-06。
49. 李磊、马欢、陈建蓉,数字政府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与实践,《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
50. 李川川、李磊、唐浩丹,服务业开放、制度质量与企业创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10。
51. 薛军、常露露、李磊,中国企业对外绿地投资与企业创新,《国际贸易问题》,2021-05。
52. 王小霞、李磊、蒋殿春,最低工资上升是否会加速工业企业自动化?——来自中国机器人进口的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21-05。
53. 聂飞、李磊,制造业企业OFDI能否抑制其“脱实向虚”?《财贸研究》,2021-03。
54. 李磊、刘泽寰、马欢,自贸区协调内外双循环的机制与措施,《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55. 王小霞、李磊,工业机器人加剧了就业波动吗——基于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视角,《国际贸易问题》,2020-12。
56. 李磊、盛斌、王小洁,进出口能否“稳就业”——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国际贸易问题》,2020-08。
57. 郑妍妍、李磊,竞争抑制了性别雇佣偏见吗?《人口与经济》,2020-04。
58. 郑妍妍、李磊,FDI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量变还是质变?《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
59. 李磊、马欢,数字政府能否留住外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60. 李磊、卢坤豪,“引进来”能否“稳就业”——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0-04。
61. 李磊、徐大策,机器人能否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机制与事实,《产业经济研究》,2020-03。
62. 李磊,融入全球价值链助推稳就业,《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4。
63. 李磊、邓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邻居效应:理论机制分析及实证检验,《产经评论》,2020-02。
64. 陈梅、李磊、郑妍妍,中间品进口与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国际贸易问题》,2020-01。
65. 蒋庚华、霍启欣、李磊,服务业离岸外包、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12。
66. 李磊、何艳辉,人工智能与就业——以中国为例,《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67. 蒋殿春、王小霞、李磊,“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基于劳动工资与技术创新的新思考,《经济评论》,2019-05。
68. 郑妍妍、李磊,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的性别雇佣偏好,《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04。
69. 李磊、韦晓珂、郑妍妍,全球价值链参与增加了劳动力就业风险吗?: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9-06。
70. Yingjie S , Xuechang Z , Bin L , Lei L. Social networks and the wages of job seekers: the case of China[J].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Mining, 2018-8(1).
71. 郑妍妍、李磊、刘鹏程,出口与企业雇佣的性别偏好——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国际贸易问题》,2018-12。
72. 王小霞、蒋殿春、李磊,最低工资上升会倒逼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吗?——基于专利申请数据的经验分析,《财经研究》,2018-12。
73. 李磊、于明言、冼国明,最低工资与中国企业“走出去”,《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09。
74. 周昕、牛蕊、李磊,中间服务投入、中间产品贸易与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实证研究,《经济经纬》,2017-11。
75. 李磊、盛斌、刘斌,全球价值链参与对劳动力就业及其结构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17-07。
76. 李磊、刘斌、丁勇,全球价值链参与对企业工资的影响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05。
77. 李磊、刘斌、王小霞,外资溢出效应与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世界经济研究》,2017-04。
78. 李磊、王小洁、刘鹏程,国际贸易与企业家精神的跨国溢出,《经济学报》,2015-04。
79. 李磊、王小洁、孙浦阳,外资进入、竞争与性别就业差异,《财经研究》,2016-11。
80. 郑妍妍、李磊、庄媛媛,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与企业出口行为——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5-07。
81. 李磊、包群,融资约束制约了中国工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吗?《财经研究》,2015-06。
82. 李磊、陶劲松,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挑战与应对,《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83. 王小洁、李磊、刘鹏程,外资进入、劳动收入份额与技能工资溢价——来自2008年服务业企业普查数据的经验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02。
84. 王小洁、刘鹏程、李磊、陈梅,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14-06。
85. 胡杨、李磊,制度距离与签订双边投资条约的持续时间,《国际经贸探索》,2014-10。
86. 阎大颖、李磊,市场化改革同步性对企业生产率的动态影响,《产业经济研究》,2014-05。
87. 郑妍妍、刘鹏程、李磊,资本账户开放条件下我国预防性最优外汇储备估计,《上海金融》,2014-05。
88. 王小洁、李磊、刘鹏程,贸易开放对农民工工时的影响研究——来自2007年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财经研究》,2014-05。
89. 卢冠锋、李磊、李荣林,RCEP与TTP及中国的应对策略,《国际经济合作》,2014-01。
90. 庄媛媛、李磊、李荣林,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下的东亚合作趋势,《亚太经济》,2014-01。
91. 郑妍妍、李磊、刘斌,“少子化”“老龄化”对我国城镇家庭消费与产出的影响,《人口与经济》,2013-08。
92. 刘鹏程、李磊、王小洁,FDI对企业家精神的动态影响,《当代经济科学》,2013-08。
93. 李磊、郑昭阳,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为资源寻求型,《国际贸易问题》,2012-02。
94. 李磊、漆鑫,我国对外反倾销威慑力能否有效抑制国际对华反倾销?《财贸经济》,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全文转载,2010-07。
95. 李磊、漆鑫、朱玉,反倾销申诉和措施中的政治经济因素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011-03。
96. 李磊、张志强、万玉琳,全球化与经济周期同步性——以中国和OECD国家为例,《世界经济研究》,2011-01。
97. 李磊、漆鑫、朱玉,“报复”、“安全阀”效应与发展中国家对外反倾销,《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1。
98. 李磊、刘斌、郑妍妍,契约执行效率与垂直化结构,《产业经济研究》,2011-09。
99. 李磊、刘斌,WTO导致了反倾销的泛滥吗?《国际经贸探索》,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全文转载,2011-05。
100.李磊、刘斌、郑昭阳,长三角一体化与经济同步性,《江苏社会科学》,2011-03。
101.刘斌、李磊、莫骄,社会信任影响FDI的区位选择吗? 《财贸研究》,2011-06。
102.刘斌、李磊、朱彤,契约执行效率与最优投资的主体差异,《当代经济科学》,2011-03。
103.朱彤、漆鑫、李磊,金融发展、外生冲击与经济波动——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01。
104.李磊、汪艳,我国农产品遭受反倾销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06。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亲临视察;周恩来总理三回母校指导;邓小平同志会见数学大师陈省身,批示成立南开数学研究所;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先后视察南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南开的发展给予肯定,并对相关工作回信和勉励,更在百年校庆之际亲临南开视察。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教育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5年9月,新校区建成启用后,初步形成了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学院“一校三区”办学格局。2017年9月,入选国家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为36所A类高校之一。
南开大学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作育英才,繁荣学术,强国兴邦,传承文明,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南开大学占地443.12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1.6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学院占地6.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5.19万平方米。按照“独立办学、紧密合作”的原则,与天津大学全面合作办学。
南开大学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有专业学院26个,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
南开大学拥有一支公能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20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85人、硕士生导师783人,教授898人、副教授857人。
南开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有在校学生31418人,其中本科生17005人,硕士研究生10299人,博士研究生4114人。有网络专科学生40230人,网络本科学生73029人。
学校积极构建和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体系,有本科专业93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覆盖3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3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7个(培育基地1个、备案基地6个),示范性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9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0个,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4个,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2个,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天津市高校智库8个,天津市社科实验室5个,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4人、青年学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7人、青年拔尖人才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6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8人。天津市杰出人才8人,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11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11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3人,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63人、创新型人才团队带头人17人,“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天津市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5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8个。
南开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优秀成果。2019年,周其林院士领衔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2018年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6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累计入选20篇。2018年以来,南开学者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6篇。
南开大学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优良传统,立足“四个服务”职责使命,聚焦“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滨海开发研究院、人权研究中心、津南研究院、统计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是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团”和“人才库”。学校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则,全面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的实施,积极推动各类协同创新中心和若干高层次交叉科学中心建设,与一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南开大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南开特色的“公能”素质教育体系,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注重培育优良校风,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成长氛围。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办“创业班”,推进“南开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助力学生创业计划落地。大力开展“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搭建师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互动平台。南开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
南开大学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与3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有专兼职外国专家400余人,以及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承建了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孔子学院等8所海外孔子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韩国SK集团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全球大学领导者论坛(GULF)、国际公立大学联盟(IFPU)、国际大学联合会(IAU)、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等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活动,进一步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机构的实质性、深层次合作。
南开大学先后授予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家吴大猷、经济学家扬·米尔达尔、美国科学院院士蒋-卡洛·若塔、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摩斯·居达·福克曼、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美国莱斯大学校长李达伟、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洛朗·法比尤斯等10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罗伯特·蒙代尔、彼得·杜赫提、卡尔·巴里·夏普莱斯、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罗伯特·恩格尔、巴里·詹姆斯·马歇尔、托马斯·萨金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著名作家金庸等被聘为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政治家、企业家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南开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重要使命,加快建设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一代南开人的历史贡献。
(数据截至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