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院-何昆鹏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2-18 导师主页
何昆鹏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人工智能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武器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水下机器人导航,高铁轨道检测,无人机测绘
hekunpeng@nankai.edu.cn

2021.1-至今: 南开大学副教授

2003.7-2020.12: 哈尔滨工程大学助教、讲师、副研究员

2008.08~10 参加孟加拉军事援助项目

2012.03~06 参加印度尼西亚军事援助项目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会员

惯性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包括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航空基金1项,国防预研及技术攻关7项,具体如下:

(1)参与海陆空多个武器型号的研制工作,已大批量列装,并且多项成果通过国防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03年~至今);

(2)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新一代高精度陀螺及系统引进”(2010~2013,经费1000万);

(3)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小型水下机器人冗余惯性导航系统优化设计及故障检测方法” (

(4)承担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项目“基于“单目转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三维重建研究” (2008~2010,经费5万);

(5)承担空军装备研究院重点课题“捷联导航系统标定与测试” (2014~2017,经费600万);

(6)承担国家重大安全基础项目(国防973)课题1项(2013~2015,经费70万);

(7)承担航空科学基金“调制惯导/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定位定向技术” (2016~2018,经费12万);

(8)承担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超高精度光纤陀螺系统自主导航技术” (2016~2018,经费15万);

(9)作为项目负责人,研究的传递对准技术成功应用于我国多型车载武器系统中(2018~2019,经费140万)。

(10)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深水海底飞行节点地震仪研发与油气勘探应用研究” (2018~2021,经费797万)。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论文著作

[1] 何昆鹏*; 吴简彤; 胡文彬; 周雪梅. 船用武器捷联姿态基准系统快速传递对准方法研究,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03-06

[2] 何昆鹏*; 吴简彤; 曾建辉. 挠性陀螺系统不对称性误差研究,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06/06

[3] Kunpeng He*, Hua Sun, Wanjuan Cheng. Application of fuzzy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T-S model for mobile robot to avoid obstacles[P].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08. WCICA 2008. 7th World Congress on,2008.

[4] He K *, Gao Y , Sun H . A Fuzzy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T-S Model for Mobile Robots to Avoid Obstacles.[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ics & Applications. Springer-Verlag, 2008.

[5] Dexin Xu, Kunpeng He*, Yanbin Gao, Jianhui Zeng. New type computer system design for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P].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08. WCICA 2008. 7th World Congress on,2008.

[6] 何昆鹏*; 吴俊伟; 李光春.光纤捷联惯性测量组件在无安装基准时标定方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9/03

[7] 王子磊; 张滨; 何昆鹏; 佘亚军.船用捷联惯性系统的IMU测量模型优化研究, 舰船科学技术 2009/04

[8] 何昆鹏*; 程万娟; 高延滨; 梁海波. 虚拟陀螺技术在MEMS惯性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9-10

[9] 张树侠;何昆鹏*. 陀螺仪性能参数表征与评定 ,导航与控制 ,2010-05

[10] 何昆鹏*; 吴俊伟; 梁海波.微型垂直基准仪的陀螺动态误差补偿, 兵工学报 2010/08

[11] 袁赣南; 梁海波; 何昆鹏; 谢燕军. MEMS陀螺随机漂移在线补偿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0/12

[12] Gannan Yuan, Haibo Liang, Kunpeng He, Yanjun Xie. Rapid initial alignment and calibration for on-board inertial navigator[P].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ICIA),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010.

[13] Gannan Yuan, Haibo Liang, Kunpeng He, Yanjun Xie. Research on signal de-noising technique for MEMS gyro[P]. Systems and Control in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ISSCAA), 2010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2010.

[14] 何昆鹏*; 曾建辉; 梁海波; 王曦.微型导航系统中的陀螺漂移在线标定及补偿方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01

[15] 袁赣南; 梁海波; 何昆鹏; 谢燕军. MEMS陀螺随机漂移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及应用 传感技术学报 2011/06

[16] Dexin Xu,Kunpeng He,Yanhui Wei,Jiangpeng Zhao. Research on QFT controller design for LOS stabilization system of opto-electronic load for UAV[P].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 2012 10th World Congress on,2012.

[17] Kunpeng He*,Jitao Han,Yuping Shao. A Novel redundant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and calibration algorithm[P]. ,2013.

[18] Jianhui Zeng,Xingzhi Zhang,Kunpeng He,Huiyu Liu. A MEMS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 based on DSP and FPGA[P]. ,2013.

[19] 魏延辉; 周雪梅; 高延滨; 许德新; 何昆鹏.卓越模式——两阶段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模式的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 ,2014-08

[20] 李绪友,于莹莹,孙波,何昆鹏.Realization of a broadband terahertz wavelength-selective coupling based on five-core fibers[J].Chinese Physics B,2014,23(08):640-645.

[21] Xuyou Li,Bo Sun,Yingying Yu,Kunpeng He. Controllable wavelength-selective coupling of bending dual-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P]. Other Conferences,2014.

[22] Miao Z Y , Shen F , Xu D J , et al. Online estimation method of Allan variance coefficients for MEMS IMU[J].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2014, 9(09):P09001-P09001.

[23] He K P *, Shao Y P , Zhang L , et al. A Study on Fault Detection Method of Redundant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on Micro AUV[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 709:473-479.

[24] Zhang X Z , He K P *, Wang C Y . Transfer Alignment for MEMS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 Based on H∞ Filter[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 490-491:886-890.

[25] 何昆鹏*; 王晓雪; 王刚; 韩继韬; 王晨阳.改进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SINS初始对准中的应用,兵工自动化 ,2015-01

[26] 于玖成; 何昆鹏*; 王晓雪.SINS/DVL组合导航系统的标定 ,智能系统学报 ,2015-01

[27] 邵玉萍; 何昆鹏*.冗余MEMS-IMU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应用科技 ,2015-03

[28] 周雪梅; 何昆鹏; 高延滨; 许德新; 魏延辉.测控技术专业“卓越”培养模式的构建,教育教学论坛 ,2015-04

[29] 韩云涛; 张晓宇; 何昆鹏. 创新类实验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5-05

[30] 何昆鹏*; 王晨阳; 王晓雪.基于高斯牛顿迭代的MIMU误差参数辨识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15-05

[31] 何昆鹏*; 王晓雪. 系泊状态下捷联惯导自对准算法,压电与声光 ,2015-08

[32] Miao Z , Shen F , Xu D , et al. Online Estimation of Allan Variance Coefficients Based on a Neural-Extended Kalman Filter[J]. Sensors, 2015, 15(2):2496-2524.

[33] Sun B , Li X , Yu Y , et al. Bend and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based on the tuning fork fiber[J].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2015, 24:24-29.

[34] 于莹莹,李绪友,孙波,何昆鹏.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erahertz directional coupler based on hybrid-cladding hollow waveguide with low confinement loss[J].Chinese Physics B,2015,24(06):672-676.

[35] 高延滨; 胡守雷; 何昆鹏; 刘辉煜. 航姿参考系中磁传感器误差补偿的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5-09

[36] 何昆鹏*; 王晓雪.重力扰动对高精度惯性导航初始对准的影响与补偿 ,导航与控制 ,2015-10

[37] 于莹莹,李绪友,何昆鹏,孙波.Terahertz multi-metal-wire hybrid-cladding hollow waveguide for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J].Chinese Physics B,2016,25(02):562-566.

[38] 陈虹丽; 李强; 王子元; 何昆鹏*. 证据理论在学位论文网络评审中的应用 ,实验室科学, 2018-04-28

[39] 张力宁;徐旭;何昆鹏*. 一种应变片估计挠曲变形的快速传递对准方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04

[40] 韩旭; 吕良良; 何昆鹏*.小型海洋环境监测平台设计,应用科技,2019-04

[41] 徐旭;何昆鹏*;张琳.在水池中精确测量潜器模型运动参数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20,41(7):1010-1015.

获奖情况

专利成果

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4项,第一完成人9项,第一发明人且是发明专利8项:

[1] CN200810064943.5 一种低成本组合式定位定向装置及组合定位方法

[2] CN201410201295.9 一种基于斜舵船舶减纵摇装置智能自适应预测控制系统

[3] CN201210203430.4 运用地效应飞行器进行河道测量的方法

[4] CN201310619024.0 一种遗传算法优化动态递归神经网络的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方法

[5] CN201410406944.9 一种公交车乘客安全下车自动检测方法

[6] CN201310209185.2 海上风机安全监测系统

[7] CN201410546129.2 一种基于船体姿态信息估计海浪浪高的系统

[8] CN201210078175.5 惯性导航仪器的电控旋转平台及位置测量方法

[9] CN201710328351.9 一种基于脑机接口移动终端的学习监控和测试方法

[10] CN201510022939.2 基于EMD的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多尺度极限学习机训练方法

[11] CN201510109639.8 一种采用陀螺冗余斜交配置方式测量高速旋转体姿态和角速度的方法

[12] CN201410114594.9 一种船用惯性导航系统的航向精度实时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13] CN201410195487.3 一种基于虚拟表盘的指针表读数识别方法

[14] CN201310442082.0 一种惯性测量单元的冗余配置结构

[15] CN201610685251.7 一体化全方位全天候海天监控系统

[16] CN201710328361.2 小径管道缺陷定位装置及基于快速正交搜索算法的定位方法

[17] CN201310632713.5 一种角速率输入的姿态算法结构与参数优化方法

[18] CN201410085446.9 一种MEMS惯性测量单元冷启动时温度误差补偿方法

[19] CN201310102117.6 基于北斗/GPS/加速度计/密钥组合实时监控保险箱

[20] CN201310177218.X 一种单轴旋转式惯导系统及其专用误差自补偿方法

[21] CN200810137137.6 磁电复合式航向指示器及复合式航向指示方法

[22] CN201410542256.5 一种捷联惯导初始对准中重力扰动的补偿方法

[23] CN201410448626.9 一种基于MEMS惯性测量单元的管道测绘及缺陷定位装置及其管道测绘及缺陷定位方法

[24] CN201310633933.X 一种用于导航系统的姿态及航向角的校正方法

软件著作权

获得软件著作权9项(第一完成人):

[1] 2013SR1240120 惯性传感器性能分析系统

[2] 2019SR0173667 通用微控制单元调试软件

[3] 2019SR0191505 惯性导航系统设备助手软件

[4] 2019SR0191546 惯性测量单元组合模拟器软件

[5] 2019SR1017483 传递对准技术仿真软件

[6] 2019SR1017487 自主传递对准技术软件

[7] 2019SR1321584 惯性导航系统传递对准监测及解算软件

[8] 2020SR1192253 水下高精度三轴一体化光纤陀螺仪软件

[9] 2020SR1203864 水下SINS/DVL组合导航定位软件

荣誉奖励

[1] 2010年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 2014年获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

[3] 2014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 2015年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5] 2019年首届哈尔滨市创新争先奖集体奖。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南开111.jpg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亲临视察;周恩来总理三回母校指导;邓小平同志会见数学大师陈省身,批示成立南开数学研究所;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先后视察南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南开的发展给予肯定,并对相关工作回信和勉励,更在百年校庆之际亲临南开视察。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津南校区图书馆2.jpg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教育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5年9月,新校区建成启用后,初步形成了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学院“一校三区”办学格局。2017年9月,入选国家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为36所A类高校之一。


南开大学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作育英才,繁荣学术,强国兴邦,传承文明,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南开大学占地443.12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1.6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学院占地6.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5.19万平方米。按照“独立办学、紧密合作”的原则,与天津大学全面合作办学。


南开大学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有专业学院26个,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


南开花季1.jpg


南开大学拥有一支公能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20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85人、硕士生导师783人,教授898人、副教授857人。


南开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有在校学生31418人,其中本科生17005人,硕士研究生10299人,博士研究生4114人。有网络专科学生40230人,网络本科学生73029人。


学校积极构建和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体系,有本科专业93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覆盖3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3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7个(培育基地1个、备案基地6个),示范性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9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0个,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4个,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2个,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天津市高校智库8个,天津市社科实验室5个,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


111商学院22.png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4人、青年学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7人、青年拔尖人才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6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8人。天津市杰出人才8人,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11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11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3人,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63人、创新型人才团队带头人17人,“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天津市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5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8个。


南开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优秀成果。2019年,周其林院士领衔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2018年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6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累计入选20篇。2018年以来,南开学者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6篇。


南开花季2.jpg


南开大学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优良传统,立足“四个服务”职责使命,聚焦“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滨海开发研究院、人权研究中心、津南研究院、统计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是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团”和“人才库”。学校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则,全面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的实施,积极推动各类协同创新中心和若干高层次交叉科学中心建设,与一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南开大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南开特色的“公能”素质教育体系,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注重培育优良校风,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成长氛围。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办“创业班”,推进“南开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助力学生创业计划落地。大力开展“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搭建师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互动平台。南开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


南开大学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与3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有专兼职外国专家400余人,以及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承建了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孔子学院等8所海外孔子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韩国SK集团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全球大学领导者论坛(GULF)、国际公立大学联盟(IFPU)、国际大学联合会(IAU)、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等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活动,进一步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机构的实质性、深层次合作。


 南开大学先后授予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家吴大猷、经济学家扬·米尔达尔、美国科学院院士蒋-卡洛·若塔、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摩斯·居达·福克曼、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美国莱斯大学校长李达伟、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洛朗·法比尤斯等10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罗伯特·蒙代尔、彼得·杜赫提、卡尔·巴里·夏普莱斯、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罗伯特·恩格尔、巴里·詹姆斯·马歇尔、托马斯·萨金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著名作家金庸等被聘为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政治家、企业家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blob.png

 

南开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重要使命,加快建设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一代南开人的历史贡献。

(数据截至2020年12月)


展开更多

南开大学奖助体系.jpg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