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李锡龙
浏览量:252   转发量:8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文学院
  • 所属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邮箱 :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李锡龙(李扬),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曹禺暨中国话剧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等。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后。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先后出版有《现代性视野中的曹禺》(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上海社科院出版社)、《沈从文的家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著作多部。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中国文学思潮、中国话剧研究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科研项目

1、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艺副刊文献的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898-1949)”(20&ZD285)

2、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中国报纸文艺副刊检索系统”(14BZW119)[结项]

3、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沈从文年谱长编”(13YJA751021)[结项]。

4、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发展的精神向度及运行规律研究”(NCET-07-0451)[结项]。

5、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沈从文后期思想、创作研究”(06BZW061)[结项]。

6、2006年,南开大学科研基金:“拯救与逍遥: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结项]。

7、2004年,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曹禺与中国话剧的现代化、民族化”(200403501)[结项]。

8、2000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主潮与文学思想”(第二主研人)[结项]。

9、1997年,河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项目“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结项]。


研究成果

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专著

《现代性视野中的曹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沈从文的最后40年》,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沈从文的后半生》,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新星出版社2002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第二作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怎样读现当代小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徘徊于幽暗与澄明之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拯救与逍遥:新时期文学发展的精神向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沈从文的家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现代文学文献整理及数据库建设

《民国文学名刊汇编》(主编,共45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左联文艺期刊全编》(主编,共99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民国时期报纸文艺副刊汇编》第一编(主编,共80册),广陵书社2020年版。

《民国时期报纸文艺副刊汇编 》第二编(主编,共98册),广陵书社2021年版。

现代中国报纸文艺副刊检索系统(数据库)

教材

《大学语文》(第二作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大学语文》(第二版)(第二作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A、B卷副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现代中国文学》(上卷第二作者),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现代中国文学(1898-1949)》(第二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1898-2013)(下卷) 主编(与人合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现代中国文学课程智能备课系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参编著作

《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赏析》,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

《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鲁迅杂文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随笔小品鉴赏辞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序跋鉴赏辞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大学语文>教师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主要论文

《潘第拉:本我意识的浮沉》,《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

《传统文化心态对报告文学创作的阻滞》,《文学评论》,1989年第1期。

《诗性之思》,《文学评论》,2004年第2期。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曹禺剧作的形式意味》,《中国话剧研究》,第10辑。

《论曹禺悲剧观念的转向》,《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2期。

《文化与心理:<原野>的潜在世界》,《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3期。

《论90年代的知识分子立场写作》,《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3期。

《结局或开始:世纪之交的文学处境》,《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第2期。

《论作为一种文人生存模式的曹禺现象》,《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第6期。

《论廿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耗机制》,《文艺理论研究》 1999年第3期。

《<蜕变>创作中的几个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6期。

《曹禺研究的新起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8期。

《<蜕变>与<莫斯科天空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9期。

《报告文学:结构与功能的逆向运动》,《光明日报》 1988年8月26日。

《文化与心理:玫瑰门的世界》,《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3期。

《<习惯死亡>叙事批评》,《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5期。

《文化:作为意志的表象》,《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第2期。

《贾大山论》,《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5期。

《亵渎与逍遥:小说境况一种》,《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3期。

《沈从文与战国策派关系考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论<雷雨>的形式意味》,《戏剧艺术》,2014年第1期。

《论新媒介条件下的戏剧批评》,《艺术评论》,2014年第6期

《20世纪中国话剧发展中的现代性问题》,《南开学报》,2007年第6期。

《仪式、原型与曹禺早期剧作的主题呈现》,《南开学报》,2020年第2期。

《跛者不忘履——沈从文建国后的文学写作生涯》,《新文学史料》,2005年第4期。

《论曹禺前期创作的现代性》,《社会科学战线》,1999第5期。

《论曹禺女性审美的转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拯救与逍遥:作为心灵史的文学史》,《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冒险的迁徙: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历程》,《开放时代》,2002年第6期。

《性灵奔放:知识价值的自我实现》,《开放时代》,1999年第2期。

《现实主义冲击波与新时期文学探索的终结》,《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文化立场与曹禺的创作转向》,《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对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问题与方法:现代话剧研究范式的转型》,《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从佚文<新书业与作家>看沈从文与郭沫若的关系》,《新文学史料》,2012年第1期。

《新文化运动的再反省》,《群言》,2015年第9期。

《21世纪话剧“西潮”景观初探》,《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4期。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文学与文化》,2020年第2期。 

《悖论与整合:<北京人>中的反传统与传统》,《广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1期。

《论后焦菊隐时代的北京人艺》,《广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数码时代的戏剧研究与生产》,《当代文艺评论·信息时代的艺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 

《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反思》,《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8期。

《拯救与逍遥:作为心灵史的文学史》,《评论》第1辑,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

《卑微者的财富》,《文艺报》,1987年3月22日。

《论“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原则》,《文艺报》,1991年8月3日。

《融时代风云与人性深度于一体》,《文艺报》,2014年2月24日

《论曹禺戏剧的内向化特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躯体写作的意义与局限》,《文论报》,2001年12月1日。

《缱绻与决绝:1950年代的沈从文》,《长城》,2005年第2期。

《被妖魔化的学术论争》,《世纪周刊》,2002年3月22日。

《杨沫论》,《河北解放区作家论》,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

 《在血与火、爱与仇中成长》,《图书评论集》,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

《悖论与整合:<外省书>中的社会、道德与性》,《珠海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在生活的激流中游走》,《珠海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怪圈:人的本然处境》,《当代文坛报》,1993年第6期。

《生活:在幽暗与澄明之间》,《河北文学》,1992年第9期。

《结局或开始》,《传统与现代》第10辑。

《老舍晚年的生存境界》,《黄河》,1999年第4期。

《传统的回归与延续》,《艺术广角》,1999年第2期。

《忠-奸模式:历史迷误的建构与消解》,《艺术广角》1999年第5期。

《智者的尊严》,《文论报》,1995年1月1日。

《对大学的追问与沉思》,《文论报》,1999年3月。

《1966:老舍对生命的追问》,《文论报》,1999年2月。

《文化与个人》,《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

《内化与变形》,《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

《呈现与召唤: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反思》,《社会科学报》,2007年4月26日

《想当初,那些人……——五四前后知识者心态的再反省》,《博览群书》,2009年第5期

《南开教育风格与曹禺》,《天津日报》,2010年9月20日。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