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杨文革
浏览量:615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法学院
  • 所属专业: 法学
  • 邮箱 : yangwenge20161008@163.com
  • 工作电话 : 022-23501400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杨文革,教授,诉讼法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198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诉讼法学硕士(2001年)、诉讼法学博士(2008年),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20079月至11月),美国俄克拉何马城市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111月至20121月)。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兼职研究员;

南开大学法学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天津市法学会诉讼法学分会会长;

天津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天津法学》编委会委员;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教研培训基地兼职教师;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家人才库成员。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人权法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科研项目

1.《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研究》(主持),天津社科;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结项。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研究》(参与)。

3.《口供地位变易对证明标准转型影响研究》(主持)天津社科重点项目,2015年10月获批,2020年已结项。

4.《正当防卫证明问题研究》(主持),2019年度国家社科项目,项目批准号:19BFX093


研究成果

  

     一、论文

    1.《律师不应代理公民“扭送人犯”》,载《中国律师》1995年第5期。

    2.《英国法律周刑事诉讼研讨会综述》,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3期。

    3.《关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思考》,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4.《刑事隐性程序剖析——从一起案例谈起》,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关于刑讯逼供的对话》,载《公安教育》2001年第2期。

    6.《如实陈述义务与沉默权之研究》,载《南开法学评论》2002-2003年(上),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质疑“命案必破”》,载《山西警官高等转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8.《论法官的良心》,载《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第3期。

    9.《论刑事诉讼中的“真实”》载《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3期。

    10.《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修改之我见》,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3期(上)。

    11.《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对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启示》,载《2007南开国际法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国际人权视野下的我国被害人权利保障》,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8期(下)。

    13.《对言论自由的法律保护与对滥用言论自由的法律惩罚》,载《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1期。

    14.《试论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载崔敏主编:《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五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判例制度与死刑的程序控制》,载《2006—2008年度天津市社会科学学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6.《弱化审判监督,强化侦查监督——我国检察权改革刍议》,载卞建林、张国轩主编:《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构建》(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文集2008年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7.《民事赔偿与死刑量刑——兼论独立量刑程序的必要性》,载卞建林、侯建军主编:《深化刑事诉讼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刑事诉讼法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文集2009年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8.《程序外剥夺犯罪分子生命问题研究》,《法学杂志》2011年第6期。

    19.《台湾地区的死刑变易解析》,《海峡法学》201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0.《关于逮捕的思考》,载卞建林、文晓平主编:《建言献策: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文集2010年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1.《沉默权之赋予与证明标准之转型》,《法学杂志》2012年第1期。

    22.《中美刑事诉讼中口供排除规则之比较》,《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3期。

    23.《关于逮捕的再思考》,载卞建林、谭世贵主编:《新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实践》(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文集2012年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4.《美国口供排除规则中的自愿性原则》,《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第 4期。

    25.《刑事诉讼法上的类推解释》,《法学研究》2014年第2期。

26.《虑囚古制对完善再审程序的启示》,载卞建林、孙长永主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文集2015年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7.《从“审被告”到“审证人”——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刑事庭审模式转型刍议》,载《北方法学》201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17年第7期全文转载。

28.《刑事侦查中的“限期破案”与“现场指认”》,载《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29.《死刑犯申诉权保障研究》,载《北方法学》2019年第2期。(与李佳臻合作)

30.《试论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证明标准》,载《长白学刊》2019年第3期。

二、报刊网络短文

    1.《转变观念,正确执行刑事诉讼法》,载《法制日报》1997年5月13日。

    2.《简说保证金的性质》,载《人民公安报》1999年6月8日。

    3.《刑事法律中的辩护理由的法律缺陷》,载《法制日报》1999年6月10日。

    4.《警察出庭作证助推法治进步》,载《新京报》2005年12月21日。

    5.《包庇罪修改:应关照人性与和谐》,载《新京报》2008年9月8日。

    6.《刑事警察取证之术》,载《现代世界警察》2009年第6期。

    7.《修改律师法: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载《中国人权在行动》(2006-2007),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年版。

    8.《死刑二审开庭:严把案件质量关》,载《中国人权在行动》(2006-2007),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年版。

    9.《药家鑫案:死刑的报应与报复》http://www.dffyw.com/fayanguancha/sd/201106/23500.html

10.《公厕与人权》,http://www.dffyw.com/fayanguancha/sd/201202/27530.html

 

    三、专著

    1.《死刑程序控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死刑演变要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