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韩召颖
浏览量:843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所属专业: 国际关系
  • 邮箱 : zhaoyinghan@nankai.edu.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韩召颖,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学报编辑部主任、《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 从1999年7月起,任教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对外政策、美国对外政策、中美关系、大国关系和国际关系理论。多次赴美访问讲学,2002年9月-2003年8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担任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2007年1月-2007年5 月在美国蒙大拿大学曼斯菲尔德中心担任客座教授;2009年6月-2011年1月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客座教授。曾赴美国、日本、韩国、葡萄牙、哥伦比亚、土耳其、澳大利亚、英国、瑞士、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参加过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济州论坛、博斯普鲁斯高峰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3月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14年10月入选南开大学百名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研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践探索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外交评论》《当代亚太》《美国研究》《欧洲研究》等国内顶尖和重要专业中文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Pacific Revie、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Europe-Asia Studies等英文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发表著作有《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输出美国:美国新闻署与公众外交》,译著有《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超越国界的活动家》《遏制民族主义》等。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美国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国际安全,大国关系,国际关系理论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于2003年6月正式建立,由原属政治学系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外交学三个教研室组成。

国际关系系现有(2012年10月)教师13名: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本系师资队伍精干,年龄结构和研究领域分布合理,全部教师均在国内外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大部分教师曾赴海外进行访问、学习、进修和参加国际会议,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国际关系系的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全球治理与一体化研究、欧盟研究、美国对外政策、中美关系等研究领域,在学术界有着比较鲜明的特色和较大的影响力。本系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和重要影响的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本系重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致力于拓展区域研究,在巩固原有的美国研究、欧洲研究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对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研究,并不断加强战略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以求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学科布局与学科建设。

目前,国际关系系招收国际政治专业的本科生,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三个专业的硕士生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博士生。现有本科生140余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研究生10余名,其中共有国际学生20多名。主要开设国际关系概论、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国际法、外交学、当代中国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等30多门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本系在教学上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理论经典的研读以及研究前沿的追踪。2010年6月以来,本系学生自主创办的《新视界》杂志成为国际关系系学生学术兴趣培养和学习能力锻炼的重要平台。

国际关系系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政治学素养、掌握有关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特别是具备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让他们今后能够胜任在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或企事业单位等的行政管理、外交、外事、对外宣传、国际交流、国际商务等方面的工作。本系还向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输送优秀毕业生,他们其中不少人在进一步深造后成为了国内外教学或研究机构中十分活跃的骨干力量。同时,本系已有众多优秀毕业生供职于外交部、中联部等中央部委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任教于国内知名大学,供职于新闻出版机构和大中型企业。


项目情况


  • 《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20年9月,35万,在研。
  • 《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践探索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3年7月,80万,已结项;
  • 《中国公共外交与对外战略》,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2012年1月,20万,已结项; 
  • 《国外国际关系前沿理论研究——国际关系中的对外政策研究:理论与实践》,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8年10月,1.5万元,已结项;
  • 《近期美国东北亚战略研究》,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与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2005年,2万元,已结项;
  • 《恐怖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南开大学青年学者研究资助项目,2002年,0.5万元,已结项;
  • 《文化外交与国际文化关系》,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归国人员资助项目,2005年9月,1.5 万元,已结项。


科研项目
  • 《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20年9月,35万,在研。
  • 《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践探索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3年7月,80万,已结项;
  • 《中国公共外交与对外战略》,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2012年1月,20万,已结项; 
  • 《国外国际关系前沿理论研究——国际关系中的对外政策研究:理论与实践》,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8年10月,1.5万元,已结项;
  • 《近期美国东北亚战略研究》,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与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2005年,2万元,已结项;
  • 《恐怖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南开大学青年学者研究资助项目,2002年,0.5万元,已结项;
  • 《文化外交与国际文化关系》,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归国人员资助项目,2005年9月,1.5 万元,已结项。


研究成果
  • 《美国GDP全球占比与美国经济霸权的关系研究》(第一作者),载《当代亚太》2021年第2期;
  • 《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一项基于议题调适和规则重构的分析》(第一作者),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1年第1期;
  • 《秩序合法性视角下的中美战略竞争走向》(第一作者),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年第11期;
  • 《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对巴政策演变——基于强制外交和威慑理论的考察》(第一作者),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 《“特朗普主义”:内涵、缘起与评价》(第一作者),载《国际论坛》2020年第4期;
  • 《从“战略协调”到“战略竞争”:中美关系的演进逻辑》(第一作者),载《国际观察》2020年第2期;
  • 《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分歧与合作》(第一作者),载《国际政治科学》2020年第1期;
  • 《楔子战略的理论、历史及对中国外交的启示》(第一作者),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4期单篇转载);
  • 《对冷战后美国大战略的考察:目标设置、威胁界定与战略实践》(第一作者),载《当代亚太》2019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20年第1期转载);
  • 《美国对中资并购实施安全审查的经济民族主义分析》(第一作者),载《求是学刊》2019年第4期; 
  • 《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的制约因素与前景探析》(第一作者),载《国际论坛》2019年第5期;
  • 《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一种解释》(第一作者),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 《国内政治、对外政策分析与国际关系理论》(第一作者),载《中国与国际关系学刊》2018年第2期;
  • 《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探析》(第一作者),载《当代美国评论》2018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8年第10期转载);
  • 《不确定性、国际合作困境与国家对相对收益的考虑》(第一作者),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3期;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演进——基于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的分析(1982-2017)》(第一作者),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1期;
  •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对外战略的转向》(第一作者),载《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9期论点摘要摘转);
  • 《中国崛起、东亚格局与东亚秩序:现状与未来》(第一作者),载《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第9期;
  • 《金融危机后美国的新孤立主义思潮探析》(第一作者),载《美国研究》2017年第5期;
  • 《国际危机中的领导人决策行为分析——基于多元启发理论视角》(第一作者),载《国际政治科学》2017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3期论点摘要摘转);
  • 《“制衡”难题:冷战后对美国制衡缺位的再思考》(第一作者),载《太平洋学报》2017年第11期;
  • 《美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影响因素研究》(第一作者),载《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11期;
  • 《美国对外资产扩张下的国际借贷格局》(第一作者),载《新金融》2017年第11期;
  • 《中国对拉美公共外交的演进、活动与效果》(第二作者),载《拉丁美洲研究》2017年第3期;
  • 《权力转移、国家意志与国际秩序变迁——对七月危机的考察》(第二作者),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12期第28-50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16年第5期转载); 
  • 《印度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疑虑》(第一作者),载《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9期,第16-20页;
  • 《试评近年日本对缅甸官方发展援助政策》(第一作者),载《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5期,第33-40页(转载于《人民日报》内参部《内部参阅》2015年第31期,2015年8月7日);
  • 《“全球摇摆国家”与美国的霸权护持战略》(第一作者),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第140-146页;
  • 《塔利班倒台后印度对阿富汗援助评析》(第一作者), 载《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第10期,第16-23页;
  • 《权力转移进程中的国家意志制衡——以1895年英美解决委内瑞拉危机为例》(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第186-201页(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发表对该文评论文章 Lyle J. Goldstein,  “Test of Wills: Can China Overtake America in Asia Peacefully?”  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test-wills-can-china-overtake-america-asia-peacefully-12914?page=)(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15年第2期转载);
  • 《美国为何援助国际危机中的盟国(1946-2006)》(第二作者),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8期,第107-134页;
  •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决策探析---小集团思维理论的视角》(第一作者),载《外交评论》2013年第2期,第62-77页;
  •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负面影响》(第一作者),载《人民论坛》2012年第12期(下),第6-13页(转载于《人民日报》内参部《内部参阅》第16期,2013年4月26日);
  • 《汉斯·摩根索:现实主义大师》(第一作者),载《学习时报》2012年12月17日第6版;
  • 《论跨国倡议网络的作用:以美国和墨西哥劳工运动合作为例》(第一作者),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7期;
  • 《孔子学院与中国公共外交》,载《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秋季号;
  • 《联合国安理会制度有效性的考察》(第一作者),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8年第11期转载);
  • 《对外政策分析中的多元启发理论》,载《外交评论》(第一作者),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8年第4期转载);
  • 《美国霸权、均势与美国大战略》,载《美国研究》2007年第2期;
  • 《美国霸权、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 《美日同盟对中国防范的加强与中日关系的走向》(第一作者),载《国际论坛》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
  • 《单极世界、美国霸权与美国大战略》,载《南开政治学评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 《国际体系的连续性和变动性与冷战后东亚秩序初探》(第一作者),载《南开政治学评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 《美国问题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美国帝国、政治制度与北美自由贸易区》,载《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8期;
  • 《非政府组织·跨国倡仪网络·国家主权》,载《欧洲研究》2006年第1期;
  • 《冷战后中美关系的特点与出路》,载杨龙主编《东北亚社会经济文化与区域合作》,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 《冷战后国际关系与美国外交政策》(译文,第一译者),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4 期;
  • 《公众外交: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2年第3期转载);
  • 《美国政府对华文化关系活动初探》,载米庆余、王晓德编:《近现代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第61-85页;
  • 《文化外交初探》,载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编:《2000年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 《洛克菲勒基金会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载顾云深等主编:《鉴往知来:百年来中美经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 《富布赖特项目与中美文化交流》,载陶文钊等主编:《中美文化交流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

 

英文论文

 

  • Maximilian Ohle, Richard J. Cook, Srdan M. Jovanovic and Zhaoying Han, "Russia's Archetecture of Hegemony: Christian Orthodox Subordination Strategies in Russia's Peripheral Zone," Europe-Asia Studies (SSCI), Published online, 13 May 2021, http://doi.org/10.1080/09668136.2021.1917518; (通讯作者) 
  • Richard J. Cook, Maximilian Ohle and Zhaoying Han, “Bargaining Interactions Reconsidered: The Korean Peninsula Nuclear Crisis Viewed through the Lens of Hierarchy,” The Pacific Review (SSCI), 2021, Volume 34, Issue 1, first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9, 2019, https://doi.org/10.1080/09512748.2019.1651759; (通讯作者)
  • Akbar Khan and Han Zhaoying, “Conflict  Escal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Revisited: Thinking through Interstate Rivalries and State-sponsored Terrorism,” Israel Affairs (SSCI),Vol.26, Issue 2, 2020, pp.242-256;
  • Akbar Khan and Han Zhaoying, “Iran-hezbllah Alliance Reconsidered: What Contributes to the Survial of State-Proxy Alliance?” Journal of Asian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ESSCI), Vol. 7, Issue 1, April 2020, pp. 101-123.
  • Maximilian Ohle, Richard J. Cook, and Zhaoying Han, “China's Engagement with Kazakhstan and Russia's Zugzwang: Why Our-Sultan Incurring Regional Power Hedging,”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first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2, 2020,  https://doi.org/10.1177/1879366519900996;(通讯作者)
  • Richard J. Cook, Zhaoying Han, Maximilian Ohle and Srđan M. Jovanović, “Bridging the Theorist-Practitioner Gap in IR: What are the Risks and Benefits?”The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ESCI) Vol. 17, No. 2, August 2019; (通讯作者)
  • Maximilian Ohle, Richard J. Cook, Zhaoying Han and Rysbek Mamazhanov, “Caught in the Middle: What is Bishkek’s Hedging Stratagem?” Contemporary Eurasia, Vol. 8, No. 1, 2019; 
  • Zhaoying Han, Richard J. Cook, Maximilian Ohle, “The Thucydides Trap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So why Won’t the USA and China Get Caught?”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SSCI), March 2019, Volume 24, Issue 1, pp. 105-127, https://doi.org/10.1007/s11366-018-09595-7; (通讯作者)
  • Han Zhaoying and Jiang Tan, “The Redirection of US Foreign Strateg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Conr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27, No. 3, May/June 2017, pp. 75-88
  • Zhaoying Han,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in a New Era,”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day: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edited by Zhiqun Zhu),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Ltd, 2011, pp. 291-310;
  • Diane Bretherton and Zhaoying Han, “Listening with the Ear, Eye and Heart: Conflict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Medi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ransforming Conflicts and Building Peace (edited by Dale Bagshaw and Elisabeth Porter), Routledge, New York, 2009, pp. 182-197.

著作:

  •  《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  《输出美国: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公众外交》(专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译著

  • 《遏制民族主义》(译著),迈克尔·赫克特 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 《超越国界的活动家:国际政治中的倡议网络》(合译),[美] 玛格丽特·E. 凯克,凯思琳·西金克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 《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译著),[美] 约翰·伊肯伯里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 《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72》第二卷上(译著),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

 

时评:

  • "继续坚持合作推进中美关系走深走稳",中青在线,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04/08/content_15905933.htm;
  • "习近平访美:关键时刻的重要访问",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9月22日第 008 版;
  • “奥巴马亚洲之行难解盟友困境”(第一作者),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5月14日B02版;
  • “美国才是亚太海域主权争端的搅局者”(通讯作者),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2月28日A07版;
  • “不上美国的当”,载《环球时报》2002年6月24日第10版;
  • “美国只想管人,不想被管”,载《环球时报》2002年5月13日第7版;
  • “西方电台政治性很强”,载《环球时报》2002年3月7日第6版。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