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李金铮,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中共革命史、天津城市史。岀版《治史理念与方法: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讨论》《传统与变迁:近代华北乡村的经济与社会》《底色完韧: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的延续与渐变》《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重访革命》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社会学研究》等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部级奖多项。
1.《民国时期中国乡村借贷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0CZS009)
2.《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乡村借贷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1999- 2002)
3.《三四十年代太行山区的社会变迁》(魏宏运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998-2002)
4.《革命权力与民间社会: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06JA770022)
5.《中共革命与乡村社会:1937-1949年的华北根据地、解放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DJ008),结项“优秀”
6。《政权建设与民间社会:1937-1949年的中共华北根据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840188)
7.《近代冀中定县农村经济研究》,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NCET—09—0480)
8.《民国日常生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3年度重大研究项目(13JJD770017)
9.《近代冀中与江南乡村社会经济之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ZS100),结项优秀。
10.《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国近现代日常生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8年度重大项目(18JJD770001)
论文:
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台北中研院近史所研究集刊》《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发表论文120余篇。主要有:
1.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农村经济的主张, 《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5期
“研究清楚才动手”:20世纪三四十年代费孝通的农村经济思想,《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4期
“相成相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费孝通的城乡关系论,《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
“土货化”经济学:方显廷及其中国经济学研究, 《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4期
题同释异:中国近代农民何以贫困,《江海学刊》2013年第1期
近代中国“耕地”红线之争,《人文杂志》2017年第3期
大农与小农: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农业经营规模的论争,《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5期
毁灭与重生的纠结: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农村手工业前途之争,《江海学刊》2015年第1期
2.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
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的十大论争 , 《历史研究》2012年第2期
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从11村个体农民生产消费看中国近代农村变迁,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3期
发展还是衰落:中国近代乡村经济的发展趋势, 《史学月刊》2013年第11期
求利抑或谋生:国际视域下中国近代农民经济行为的论争,《史学集刊》2015年第3期
定县调查: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里程碑, 《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
另一种视野:民国时期外国学者与中国农村调查, 《文史哲》2009年第3期
也论近代人口压力, 《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
二三十年代冀中农村性比例失衡的实证分析, 《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
相对分散与较为集中: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乡村土地分配关系的本相,《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3期
生态、地权与经营的合力: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乡村的雇佣关系,《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2期
矫枉不可过正: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的复杂本相, 《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6期
延续与渐变:近代冀中定县的农业生产及其动力, 《历史研究》2015年第3期
传统与现代的主辅合力:从冀中定县看近代中国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存续,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第4期
传统与变迁:近代冀中定县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多元化,《南开学报》2009年第1期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乡村经济交易的中保人, 《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6期
释“高利贷”:基于中国近代乡村史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9期
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兼与高利贷比较,《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20世纪20-40年代典当业的衰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
绩效与不足:民国时期现代农业金融与农村社会之关系,《中国农史》2003年第1期
论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合作社的借贷活动及其效果,《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
收入增长与结构性贫困:近代冀中定县农民生活水平的量化分析, 《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4期
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实验, 香港《二十一世纪》2004年10月号
在国家、社会与当铺之间:近代天津当息的博弈史,《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2期
清末官方与民间社会互动之一瞥:以1908—1911年天津商会反对开征印花税为中心,《江海学刊》2006年第6期
中国通货膨胀的恶例——金圆券发行内幕初探,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
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
论卢作孚对民生公司的有效管理,《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3期
3. 中共革命史
向“新革命史”转型:中共革命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突破, 《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期
再议“新革命史”的理念与方法 , 《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11期
“新革命史”:由来、理念与实践,《江海学刊》2018年第2期
“新革命史”学术概念再辨析,《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4期
什么是“大党史”?《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
中共党史回归历史学科的正当性,《江海学刊》2021年第4期
追寻他者“镜像”下的中共革命史,《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11期
中共革命的“乡土性格”刍议,《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1期
抗日战争整体史的叙事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5期
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的构想,《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1期
抗日根据地的“关系”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2期
从辛亥鼎革到中共革命:革命与建设的主从认识及其演进,《史学月刊》2021年第2期
农民何以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4期
从“问题”到难题:“中共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一解,《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1期
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华北乡村为中心, 《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
农民参军与土地改革关系考:以北岳、太行和冀南区为例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93期,2016年期
中共抗战的生态环境解释,《抗日战争研究》2023年第3期
坚持:抗战时期冀中区堡垒户的形成、使命与困境,《抗日战争研究》2018年第1期
革命策略与传统制约:中共民间借贷政策新解,《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
论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农贷,《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4期
华北抗日根据地私人借贷利率政策考,《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3期
私人互助借贷的新方式——论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互借”运动 ,《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3期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农业,《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4期
内与外:华北根据地、解放区之间的商贸往来,《中国经济史研究》2022年第5期
跨区磨合:华北根据地、解放区之间的本币关系,《开放时代》2023年第1期
冲突与和解:一九四八年沂蒙解放区的抗旱救灾与祈雨事件,《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3期
晋察冀边区1939年的救灾渡荒工作, 《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4期
读者与报纸、党政军的联动:《晋察冀日报》的阅读史,《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4期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简体字,《抗日战争研究》2024年第1期
论抗战时期张闻天主持的晋陕农村调查 , 《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第1期
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河北学刊》2016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6年12期)
劳动、平等、性别:集体化时期太行山区男女的“同工同酬”,《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7期
4. 史学理念、方法、评论及其他
整体史:历史研究的三位一体,《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5期
方法论的内外互补:“中国史”学界的中国与西方,《史学月刊》2018年第8期
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对话:王笛《茶馆》之方法论,《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3期
区域史研究的个性与共性 ,《光明日报》2016年11月16日
区域路径: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方法论,《河北学刊》2007年第5期
让制度史研究更为鲜活,《人民日报》2020年9月14日
追溯先辈之识见: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与“旧”,《史学集刊》2012年第5期
赓续与创新:改革四十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四个推动力,《河北学刊》2018年第10期
问题、结构与阐释:《中国大企业》的方法论意义,《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的学术风格与贡献 ,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3期
借鉴与发展: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总体运思,《河北学刊》2012年第4期
“文革”史学——以中国近代史为例,《史学月刊》2002年第11期
问题意识:集体化时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解释,《晋阳学刊》2011年第1期
众生相:民国日常生活史研究,《安徽史学》2015年第3期
专家匿名审稿的正负博弈,《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5期
从五部日记看中国主流精英知识分子对卢沟桥事变的反应,《河北学刊》2021年第2期
专著:
《治史理念与方法: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传统与变迁:近代华北乡村的经济与社会》,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底色顽韧: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的延续与渐变》,中华书局2022年版
《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民国乡村借贷关系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之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重访革命:中共“新革命史”的转向》,香港中华书局-开明书店2021年版
合著: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太行山地区社会调查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现代经济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民国史纪事本末》,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傅尚文先生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