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孙卫国
浏览量:717   转发量:1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历史学院
  • 所属专业: 中国史
  • 邮箱 : sunwgx@126.com
  • 工作电话 : 022-23501637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孙卫国,湖南衡东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曾为哈佛燕京学社、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高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国史学史、中朝史学与文化交流史、明清史、海外中国学等。著有《王世贞史学研究》《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从“尊明”到“奉清”:朝鲜王朝对清意识的嬗变(1627—1910)》《“再造藩邦”之师:万历抗倭援朝明军将士群体研究》《明清时期中国史学对朝鲜的影响》;译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明清史研究》《世鉴:中国传统史学》,整理编著《郑天挺明史讲义》《郑天挺历史地理学讲义》《郑天挺文集》《文天祥研究资料集·朝鲜编》等。在海内外发表中外文论文百余篇。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中国史学史、中朝史学文化交流史、明清史、海外中国学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科研项目

1. 东亚视野下万历朝鲜之役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9年,结项)

2. 中朝(韩)古代史学交流与比较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3-2018,结项)

3. 清代中朝学术文化交流史,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4-2012,结项)

4. 韩国汉文史部文献编年与专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21年,在研)




研究成果

一、专著、译著、编著

1.《文天祥研究资料集:朝鲜编》,花木兰出版社,2024年;

2.《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韩文版),郑香兰译,韩国大铂传媒出版社,2023年;

3.《王世贞史学研究》(修订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

4. 《“再造藩邦“之师:万历抗倭援朝明军将士群体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21年;

5. 《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修订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

6.《从“尊明”到“奉清”:朝鲜王朝对清意识的嬗变,1627--1910》,台湾大学出版部“台大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五种,2018年,

7.  《郑天挺历史地理学讲义》(郑天挺著,孙卫国、段晓亮、任芮欣等整理),中华书局,2019年;

8.  《郑天挺文集》(郑天挺著,孙卫国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年;

9.  《郑天挺明史讲义》(郑天挺著,孙卫国等整理,全三册),中华书局,2017年;

10.  《世鉴:中国传统史学》(美国伍安祖、王晴佳著,孙卫国、秦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11.  《明清时期中国史学对朝鲜之影响:兼论两国学术交流与海外汉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

12.  《郑天挺先生学行录》(封越健、孙卫国合编),中华书局,2009年;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明清史研究》(美国 魏斐徳等著, 孙卫国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

14.  《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商务印书馆,2007年;

15.  《王世贞史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二、主要论文

1.       《试析文天祥“黄冠故乡”之谜与朝鲜儒士的解读》,《学术研究》2024年第2期;

2.       《试析万历朝鲜之役期间朝鲜白银之解禁》,《南开学报》2024年第2期;

3.       《郑天挺与明清档案整理》,《中国史研究动态》2024年第1期;

4.       《万历抗倭援朝战争中的明朝商人》,《史学月刊》2023年第1期;

5.       《忠义与正统:朝鲜王朝对文天祥的认知与崇祀》,《清史研究》2023年第5期;

6.       《英国“商人”与朝鲜王朝的首次交涉:1832年英国人胡夏米赴朝通商考实》,《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7.       《历史书写与现实诉求:朝鲜王朝洪启禧<文山先生详传>考释》,《世界历史》2022年第2期;

8.       《试析<燕行录千种解题>的内容特色与学术价值》,《中国文化》2022年春季号;

9.       《百年来中国对韩国古代史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一作者),《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1期;

10.    《试论韩国近代史家朴殷植的民族主义史观及其历史著述》,《史学史研究》2022年第4期;

11.    《古代朝鲜对纪传体的认知与实践》,《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12.    《<朱子封事>的思想特色及其在中朝之影响》(第一作者),《学术研究》2021年第4期;

13.    《中国古代史学对朝鲜半岛史学的影响》,《光明日报》2021年9月13日第14版“理论版”;

14.    《明抗倭援朝水师统帅陈璘与露梁海战》,《南开学报》,2020年第4期;

15.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研究述要》,《暨南学报》,2020年第9期;

16.    《近百年来中国对万历朝鲜之役研究的回顾与总结》(第一作者),《史学月刊》2020年第1期;

17.    《万历朝鲜之役明军将士群体与指挥体制》,《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20辑,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

18.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史学集刊》2019年第2期;

19.  《郑天挺与历史地理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20.  《万历朝鲜之役前期明军粮饷供应问题探析》,《古代文明》2019年第4期;

21.  《朝鲜王朝前期白银禁用之因由与影响》,《学术研究》2019年第10期;

22.     “The historical narrative of the Wanli Koreancampaign in the Qing Official Ming History,”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A&HCI), 2019(52):76-100;

23.   《『紀效新書』と朝鮮王朝の軍制改革》(日訳),中国社会科学院歴史研究所、(日本)東方学会[編],渡邉義浩編《学際化する中国学:第十回日中学者中国古代史論壇論文集》,东京:汲古書院,2019年6月,第197—219页;

24.    《清官修<明史>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历史研究》,2018年第5期;

25.    《<纪效新书>与朝鲜后期军制改革》,《南开学报》2018年第4期;

26.    《朝鲜世宗朝的历史教育:以<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为中心》,《安徽史学》2018年第2期;

27.    《金允植与李鸿章:以<天津谈草>为中心》,《东疆学刊》2018年第2期;

28.    《日本实现“去中心化”与“自中心化”之始末经纬 :对<从“脱儒”到“脱亚”><从“请封”到“自封”>之解析》(第一作者),《外国问题研究》2018年第4期;

29.    《朝鲜王朝对清观之演变及其根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30.    《郑天挺<明史讲义>的学术特色》,《史学史研究》,2017年第2期;

31.    《明抗倭援朝战争初期中朝宗藩间之“信任危机”及其根源》,《古代文明》2017年第1期(第一作者);

32.    《朝鲜王朝官修<高丽史>对元东征日本的历史书写》,《古代文明》2017年第4期;

33.    《董一元与泗川之役略考》,《新亚学报》(香港中文大学)第34卷(2017年8月);

34.    《东晋门阀政治的另一历史面相:读王心扬<东晋士族的双重政治性格研究>》(第一作者),《台大历史学报》第58期(2016年12月);

35.    《从“北学”到“开化”:朴珪寿两次燕行对朝鲜近代思想转向之影响》,《南国学术》(澳门大学),2016年第3期;

36.    《万历援朝战争初期明经略宋应昌之东征及其对东征历史的书写》,《史学月刊》,2016年第2期;

37.    《明清时期历代帝王庙的演变与朝鲜使臣之认识》,《南开学报》,2016年第5期;

38.    《<史学月刊>与新中国“十七年”史学典范之构建》,《河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39.    《东亚视野下的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2期;

40.     “TheConnec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Scholars in the Reign of Qianlong andJiaqing: Centered o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Ji Yun and Hong Yang-ho,” 《使行的国际政治:16—19世纪<朝天录>与<燕行录>研究》(韩文译本),首尔:高丽大学亚洲研究所,2016年,页235-298;

41.    《刘鸿训天启使行及朝鲜海上贡道之重启:兼及<辛酉皇华集>与<朝鲜光海君日记>叙事之比较》,《历史教学》2015年第6期;

42.    《郑天挺的明史卡片》,《读书》2015年第5期;

43.    《<朝鲜王朝世宗实录>的编纂与中国实录传统的影响》(第一作者),《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

44.    《日本所藏孤本明宣宗<御制外戚事鉴>考略》(第一作者),《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45.    《郑天挺的明史研究与明史教学:以<郑天挺明史讲义>为中心》,《书品》2015年第二辑;

46.    《乾嘉学人与朝鲜学人之交游:以纪昀与洪良浩之往来为中心》,《文史哲》,2014年第1期;

47.    《李如松之东征及其后裔流寓朝鲜考》,《人文杂志》2014年第1期;

48.    《<史记>对朝鲜王朝政治文化的影响:以<史记英选>之编选与刊印为中心》(第一作者),《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49.    《清道咸时期中朝学人之交谊:以张曜孙与李尚迪之交往为中心》,《南开学报》2014年第5期;

50.    《杨翼骧与郑天挺的学术交谊》,《史学史研究》2014年第4期;

51.    《朝鲜王朝小中华意识之核心理念及其历史演变》《韩国研究论丛》,2014年第2期,总第28期;

52.    《胡适与郑天挺:以胡适的三封来信为中心》,《传记文学》(台湾),2014年9月号,105卷3期;

53.    《清道咸时期中朝学人之交谊:以张曜孙与李尚迪之交往为中心》,参见郑光、藤本幸夫、今文京编:《燕行使与通信使:韩中日三国有关燕行·通信使行国际学术讨论会》,首尔:博文社,2014年9月,页115—154(韩文)、页340—372(日文)、页529—556(中文);

54.    《东亚汉籍与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2014年4月16日第14版《理论周刊·史学版》;

55.    《东亚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2013年第11期;

56.    《从“同心圆”论到“两极模式”论:美国中国学界有关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学说》,《学术月刊》2013年第8期;

57.    《纪晓岚与洪良浩初晤略考》,《学术研究》2013年第4期;

58.    《朝鲜王朝士人视野中的天一阁》,《当代韩国》2013年第3期;

59.    《丁应泰弹劾事件与明清史籍之建构》,《南开学报》2012年第3期;

60.    《论朝鲜王朝<时政记>之纂修及其特征》,《郑州大学学报》2012年3期;

61.    《郑天挺先生与二十世纪的明史研究》,《中国文化》2012年春季号,第35期;

62.    《中国史学对东亚史学的影响与交流》,《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8月第4期;

63.    《朝鲜史料视野下的石星及其后人事迹略考》,《古代文明》2012年10月第4期;

64.    《从话语政治与主权想象看近代的中英冲突:读刘禾<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史学月刊》2012年第2期;

65.    《中国与朝鲜史料中杨镐的不同形象》,《庆南学》(韩文版,韩国庆南大学庆南文化研究院主办);

66.     “AnAnalysis of the ‘Little China’ Ideology of Chosŏn Korea”, The FrontierHistory of China,2012, 7(2).(《中国历史学前沿》),pp.220-239;

67.    A Book review for “Ge Zhaoguang, Zhai zi Zhongguo:Chongjian youguan“Zhongguo” de lishi lunshu (Dwelling Here in China: Reconstruction theHistory of the Concept of China)”, Journalof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Vol.3, 2012, pp.103-113;

68.    《多重的视野与多面的历史》,《读书》,2011年第4期;

69.    《“过去感”之现代性—从霍布斯鲍姆的<论历史>谈起》,《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

70.    “Legend, Identity, and History:The Historiographic Creation and Evolution of Tangun Choson and Kija Choson”,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44:4(Summer 2011), pp.20-46.

71.    《<史记>对朝鲜半岛史学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6期;

72.    《朝鲜王朝关王庙创建本末与关王崇拜之演变》,《东疆学刊》,2010年第2期;

73.    《朝鲜王朝最后一任朝天使:金堉使行研究》,张伯伟主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5月;

74.    《<皇明通纪>及其续补诸书对朝鲜之影响》,《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

75.    《试论清初朝鲜之“复仇雪耻”理念及其演变:以宋时烈为中心》,《九州学林》(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春季号,7卷1期;

76.    《日本宝历辛巳版<明史朝鲜传>考论》,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五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5月;

77.    《朝鲜入明海上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举办《韩国学论文集》第17辑,2009年3月;

78.    《历史、传说与认同:檀君朝鲜与箕子朝鲜历史的塑造与演变》,《复旦学报》2008年第5期;

79.    《清修<明史>与朝鲜的反应》,《学术月刊》,2008年第4期;

80.    《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考论》,《历史档案》,2008年第1期;

81.    《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

82.    《义理与现实的冲突:从丁未漂流人事件看朝鲜王朝之尊明贬清文化心态》,《汉学研究》(台湾,2007年12月),第25卷第2期;

83.    《清乾嘉时期中朝士人之学术交谊》,《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7年11月第47期;

84.    《朝鲜<韩客巾衍集>之西传清朝及其影响》,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七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4月),第15辑;

85.    “Different Types of Scholar-Officialin Sixteenth-Century China: The Interlaced Careers of Wang Shizhen and ZhangJuzheng”, Ming Studies《明史研究》(美国明史研究会会刊), No.53 (Spring, 2006), pp.4-50;

86.    《清对朝鲜宗藩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东方文化》(香港大学与美国史丹福大学合办),41卷1期(2006年6月);

87.    《王世贞及其著作对朝鲜的影响》,《文史知识》,2006年第1期;

88.    《试论入关前清与朝鲜关系的演变历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

89.    《明实录与李朝实录之比较研究》,《求是学刊》,2005年第2期;

90.    《朝鲜吴庆元<小华外史>考论》(与乔治忠先生合著),《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

91.    《王世贞未完成之明史与<弇州史料>》,《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5年11月;

92.    《十六世纪两类士大夫的代表:文人王世贞与相臣张居正》,《中国社会史评论》,(2005年)第6期;

93.    《王世贞<史乘考误>对<明实录>之辨证及其影响》,《成大历史学报》(台湾成功大学),2005年10月总第29号

94.  《淝水之战:初唐史家们的虚构?——对迈克尔·罗杰斯用后现代方法解构中国官修正史个案的解构》,《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

95.  《王世贞明史研究之成就与特点》,《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1期;

96.  《略述美国史学评论与总结机制》,《南开学报》2004年第2期;

97.  《试论朝鲜王朝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

98.  《从正朔看朝鲜王朝尊明反清的文化心态》,《汉学研究》(台湾),2004年6月,页191-218;

99.  《试论朝鲜王朝崇祀明朝东征将领的祠庙》,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12月总第11辑;

100. 《试论清朝对朝鲜国王与使臣的优礼》,《当代韩国》2003年12月第3期;

101. 《试论明遗民之东去朝鲜及其后裔世代对明朝之思怀》,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总第10辑;

102. 《试论多尔衮与朝鲜的几个问题》(与郑克晟先生合著),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庆贺王锺翰教授九十华诞》(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8月),页247-262;

103. 《历史主义对“史学革命”的一次反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04. 《朝鲜王朝大报坛创设之本末及其象征意义》,《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2002年新第11期;

105. 《朝鲜<皇明遗民传>的作者及其成书》,《汉学研究》(台湾),2002年第20卷第1期;

106. 《朝鲜王朝尊周攘夷及其对清关系》,《韩国学报》(台湾),2002年第17辑;

107. 《试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南开学报》,2002年第4期;

108. 《<明实录>之东传朝鲜及其影响》,《文献》,2002年第1期;

109. 《<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

110. 《朝鲜王朝所编之中国史书》,《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2期;

111. 《试论朝鲜儒林之尊周思明—以华阳洞万东庙为中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9辑;

112. 《朝鲜王朝尊周史书论略》,南开大学古籍所编《文史论集》第二集,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113. 《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下),《大陆杂志》(台湾),2001年元月,第102卷第1期;

114. 《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上),《大陆杂志》(台湾),2000年12月,第101卷第6期;

115. 《钱谦益与王世贞》,《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00),页120-127;

116. 《“土木之变"与倪谦使朝》,陈尚胜主编《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214-244;

117. 《清修<明史>与王世贞》,《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

118. 《沈德符与王世贞》,《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

119.      《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批评》,《纪念南开大学建校八十周年暨古籍所成立十六周年文史论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120. 《试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南开学报》,1998年第2期,页74-80;

121. 《论朝鲜李玄锡<明史纲目>之编纂、史源、刊行与评价》,《清华学报》(台湾,1997年)新第27卷第3期;

122. 《<明纪辑略>之东传及其引发之事件:中韩书籍交流史研究之一例》,《书目季刊》(台湾),第31卷第1期(1997年6月);

123. 《试论丽末鲜初的中韩关系》,《韩国学论文集》第6期,1997年;

124. 《丙辰京察与嘉靖后期党争》(合著),王春瑜主编《明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页120-140;

125. 《陈璘与李舜臣》,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一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126. 《试论明初的宦官外交》,《南开学报》1994年第2期;

127. 《朝鲜入明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1994年第2集;

128. 《胡适之与明实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2期;

129. 《试说明代行人》,《史学集刊》,1994年第1期;

130. 《试论明代监察官的考选制度》(合著),《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

131. 《嘉靖中叶第一边臣---翁万达》,《文史知识》,1993年第6期;

132. 《明代宦官与中朝交往》,《韩国学报》(台湾),1992年总第11期;

133. 《明代使臣述论》,《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134. 《试论崇祯皇帝的用人观》,《历史教学》,1990年1期;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