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于仲波
浏览量:1186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研究员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药学院
  • 所属专业: 生物与医药
  • 邮箱 :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于仲波博士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美国肯特州立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接受生物物理的专业训练。于仲波博士在单分子生物学领域发表SCI论文24篇,其中7篇发表在JACS,5篇发表在NAR,1篇发表在PNAS,余者多发表在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和科学仪器等专业期刊上。


薛定谔之问,生命是什么?从物理的角度提出了生命的code-script形式,深刻启发了分子生物学。DNA双螺旋的结构解析,开启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征程。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未能完全理解薛定谔之问。染色质负载的遗传信息,不仅仅是AT/UCG,还包括核酸和蛋白上的表观遗传编码等code-script。我们致力于在纳米尺度理解染色质的结构、动态和功能,尤其是表观遗传修饰基团的循环写入和擦除,以及端粒区对于染色质的信息保护机制。


我们使用磁镊、光镊和原子力显微镜从单分子力学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动态机制。单分子力学技术不仅是研究染色质动态结构的强大工具,还有助于我们表征分子的力学性质,从而深刻理解细胞运动、环境应答以及病原体侵袭中的力学信号机制。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单分子生物学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的单分子动态研究,58万,批准号32071227,2021-01-01至2024-12-31。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单分子力谱研究多因子动态调控DNA甲基化修饰循环的机理, 60万,批准号31670763,2017-01-01至2020-12-31。

3.      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现人白血病MLL1蛋白PHD3-Bromo结构域隐藏的药物靶点, 50万,批准号15JCZDJC65400 ,2016-04-11至2019-03-31。


研究成果

1.        Liang L, MaK, Wang Z, Janissen R, YuZ. Dynamics and inhibition of MLL1 CXXCdomain on DNA revealed by single-molecule quantification. Biophysical Journal. 2021. New and Notable.

2.        Liang L,Wang Z, Qu L, Huang W, Guo S, Guan X, Zhang W, Sun F, Yuan H, Zou H, Liu H, Yu Z. Single-molecule multiplexed profiling of protein-DNA complexes usingMagnetic Tweezers. JBiol Chem. 2021 Jan22;296:100327. 

3.        Li X, WangM, Zheng W, Huang W, Wang Z, Jin K, Liu L, Yu Z. Dynamics of TRF1organizing a single human telomere. NucleicAcids Res. 2021 Jan25;49(2):760-775. 

4.        Ma X, Zhu M,Liu J, Li X, Qu L, Liang L, Huang W, Wang J, Li N, Chen JH, Zhang W, Yu Z. Interactions between PHD3-Bromo of MLL1 and H3K4me3 Revealed bySingle-Molecule Magnetic Tweezers in a Parallel DNA Circuit. Bioconjug Chem. 2019 Dec 18;30(12):2998-3006. 

5.        Li N, WangJ, Ma K, Liang L, Mi L, Huang W, Ma X, Wang Z, Zheng W, Xu L, Chen JH, Yu Z. The dynamics of forming a triplex in an artificial telomere inferred byDNA mechanics. NucleicAcids Res. 2019 Sep;47(15):e86.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