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冉启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南开语言学刊》主编。曾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北京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2017-2020)。主要从事语音学、语音计算、语言理论等研究,发表语言学有关的学术论文及文章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含合著),主编教材1部,论文集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国家语委重点项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中心专项项目、北京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子课题等10余项。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2013),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团队项目参与人(2017),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项目参与人(2018)。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作者)等奖项;获得专利1项。建立学术网站1个(www.globalaccentchinese.com)。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境内语言核心词汇声学数据库及计算研究,19ZDA300,2019-2024
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类型学视野的汉语方言极限调系调查与研究,12CYY059,2012-2015
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世界百种语言基本核心词词义数据库,17BYY003,2017-2021
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普通话语音标准声学和感知参数数据库建设之辅音标准声学和感知参数,13&ZD134,2013-2018
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汉语语音偏误的模式与特点——基于25种母语背景偏误数据库的研究,18JHQ006,2018-2020
6、国家语委科研项目2015年度重点项目,民族地区地方普通话语音调查及声学数据库建设,ZDI125-58,2015-2018
7、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项目,民族语言调查·甘肃东乡唐汪话,YB1624A127,2016-2017
8、北京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子课题,语言识别理论及语言数量统计的方法论研究之基于词汇距离计算的语言分类研究,KYR17018,2017-2020
9、European Union's Horizon 2020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gramme-The JPI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项目之联合项目倡议文化遗产项目),The Dictionary/Grammar Reading Machine: Computational Tools for Accessing the World’s Linguistic Heritage-DReaM(世界语言遗产数字化获取程序DReaM),699523,第3参与人,2017-2020
10、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AESOP中国各大方言区英语学习者语音库收集和研究-天津,2015-2016
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歧义“动+名”结构语音表现的跨方言研究,NKZXB10021,2010-2013
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汉语塞音听辨实验研究,NKZXB1410,2014-2016
一、出版学术专著、教材,主编论文集
1、焦立为、冉启斌、石锋,《二十世纪的中国语音学》,书海出版社,35万字,2004
2、冉启斌,《辅音现象与辅音特性——基于普通话的汉语阻塞辅音实验研究》,25万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冉启斌,《汉语语音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8万字,2012
4、施向东、冉启斌主编,《古代汉语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38.8万字,2010
5、冉启斌,《汉语方言极限声调清单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4.5万字,2016
6、王立新、冉启斌主编,《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科建设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
7、徐丹、冉启斌,《甘肃东乡唐汪话》,商务印书馆,2019
二、建立学术网站
口音汉语在线——世界典型汉语语音偏误数据库,津ICP备16002255号,2016-
网址:www.globalaccentchinese.com
三、发表文章(部分文章是会议报道或消息,非学术论文。时间顺序)
1.冉启斌,1999,王安石咏史诗探微,《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
2.冉启斌,2001,《<唐律疏议>语词特点及价值举说》,《殷都学刊》第2期
3.冉启斌,2001,《“前人”议微》,《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学硕士论坛
4.冉启斌,2001,《<唐律疏议>中的语词释义》,《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四辑
5.冉启斌,2002,《汉语送气声母的弱势倾向与“异动”》,《语言研究》第1期,121-126页
6.康玉斌、冉启斌,2002,《轻声的语音异变现象小议》,《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7.冉启斌,2003,语音融和的类型及表现,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研讨会,天津。载《现代语音学与音系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6月
8.冉启斌,2005,巫溪话阴平调的调值,《语言》第5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9.冉启斌,2005,汉语鼻音韵尾的消变及相关问题,《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八辑,300-324页,巴蜀书社
10.冉启斌,2005,汉语鼻音韵尾的实验研究,《南开语言学刊》第6辑,商务印书馆,37-44页
11.启斌,2005,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3届年会在荷兰莱顿大学举行,《中国语文》第6期
12.冉启斌,2006,也谈“黄叶地”与“黄花地”,《语文建设》第3期
13.冉启斌、石锋,2006,从音轨方程考察普通话不送气塞音声母的协同发音,《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商务印书馆,45-54页
14.石锋、冉启斌,2007,中和水语四套塞音的声学考察,《民族语文》第2期,52-59页。收入戴庆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二)》,民族出版社2012年。
15.冉启斌,2007,从音长论普通话舌尖后塞擦音声母的性质,《汉语学报》第3期,69-77页
16.冉启斌、石锋2007,北京话单音节中爆发音的VOT分析,《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21-31
17.冉启斌2008,现代四川方音与中古音对应中的例外现象,《金秋集——刘叔新先生南开执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19-126页。
18.冉启斌、石锋2008,北京话r声母的变体及音位的聚合程度,《中国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南京研讨会论文集·2006》,南京大学出版社,450-464页。
19.冉启斌2008,“脚注”出现的时代及释义,《语言科学》第1期,90-92页。收入《新华文摘》2008年第10期“篇目辑览”
20.冉启斌、温宝莹2008,英汉语言形态变化的语音形式及意义,《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19-34
21.冉启斌2008,“刺谬”还是“剌谬”,《编辑之友》第1期
22.冉启斌2008,关于“脚注”,《辞书研究》第3期
23.冉启斌2008,唐代“行程”的意义,《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第9期
24.冉启斌2008,“格杀勿论”误用义的调查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83-87页
25.冉启斌2009,沈兼士的生年,《档案学研究》第2期,16页
26.冉启斌2009,实验班大班课堂教学中的以点带面,《汉语教学谈——南开对外汉语教学及管理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
27.温宝莹、冉启斌、石锋2009,德国学生习得汉语塞音声母的初步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4期,54-61页。收入温宝莹、邓丹、石锋编著《汉语语音习得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年。
28.冉启斌2009,汉语音节的语音融和度,《汉藏语学报》第3期,商务印书馆:166-179
29.冉启斌2009,亮度原则与临摹顺序——汉语异韵拟声词的语音规律与成因,《语言科学》第6期: 8(6):573-585
30.石锋、冉启斌2009,塞音的声学格局分析,《现代语音学前沿文集》,商务印书馆,63-71页。
31.马秋武、冉启斌2009,(天津市2008年)语言学研究综述,《天津社会科学年鉴(2008年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32.冉启斌2010,关于舌尖前音的发音,《汉语学报》第2期,89-94页
33.石锋、冉启斌、王萍2010,论语音格局,《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1-14页
34.金武(石锋、冉启斌)2010,音质和音色的区分,《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
35.时秀娟、冉启斌、石锋2010,北京话响音鼻化度的初步分析,《当代语言学》第4期,348-355页。
36.冉启斌2010,丹尼尔·琼斯没有参与第一个国际音标表的制订,《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10月下旬刊,
37.冉启斌2011,你会选择哪种车贴语?《语文建设》第1期,
38.冉启斌2011,弱者悲歌 哀痛彻骨——“个-群”冲突视野下的“水浒”,《名作欣赏》9月上旬刊,
39.冉启斌2011,辅音声学格局研究,《当代外语研究》第9期,
40.冉启斌2011,北京话、四川话歧义“动单+名单”结构的语音差异及意义,《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25 (4)435-448
41.石锋、冉启斌2011,普通话上声的本质是低平调——对于《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的再分析,《中国语文》第6期,550-555页
42.冉启斌、段文君2012,“对簿公堂”意义变化的个案考察,《文化学刊》第1期,
43.冉启斌、石锋2012,北京话擦音格局分析,《华文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1期,67-72页。
44.时秀娟、冉启斌、石锋2012,《为什么有的方言n、l不分——通音声母的鼻化对比度》,《实验语言学》创刊号
45.冉启斌2012,《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文教资料》7月号上旬刊
46.冉启斌2012,何为“背书”,《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
47.冉启斌2012,论汉语拟声词中的边音,《当代语言学》第4期:14(4):354-364
48.冉启斌、张玉岩2012,词语误用义的产生及原因探讨——以“三姑六婆”为例,《语文知识》第4期,
49.段文君、贾媛、冉启斌2013,山东方言焦点语音实现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以济南、聊城、淄博方言为例,NCMMSC2013,贵阳,2013年8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3卷第6期,835-838页。
50.冉启斌、胡泽颖、余慧敏、田弘瑶佳2013,三调还是二调?——武威话声调声学实验及理论探讨,《實驗語言學》第2卷第1號,109-113页。
51.冉启斌、段文君2013,《鼻化元音在感知空间中的表现》述介,《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139-150页。
52.冉启斌、张玉岩2013,《“感知”与“发音”之间的语音变化》述介,《语言学译林》第2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60-273页。
53.冉启斌、顾倩、余慧敏2013,字外别求 寓意于象————汉字文本表意心理实验探析,《2011-2012年度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团体优秀论文选》,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年,389-394页。
54.田弘瑶佳、顾倩、冉启斌、祁褎然2013,民勤方言到底是几调方言?——音高数据的聚类分析及探讨,《實驗語言學》第二卷第二號,1-8页。
55.冉启斌、田弘瑶佳、祁褎然2013,二声调方言红古话声调的声学分析,《中国语音学报》第4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2-92页。
56.冉启斌、段文君、贾媛2013,汉语句重音、焦点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52-61页。
57.冉启斌、贾媛2014,民勤话究竟是几调方言?——民勤话单字调内部差异的调查分析,《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63-71页。
58.冉启斌、张玉岩2014,博白水鸣粤语有多少个声调?——汉语方言极限声调清单声学实验分析之一,《语言科学》第6期,第641-654页。
59.冉启斌、刘晨宁、石锋2014,汉语普通话塞音送气/不送气的听辨范畴,《南开语言学刊》2014年第2期,32-39页。
60.冉启斌2015,父爱缺失与孔孟学说——论孔孟思想生发的心理动因,《国学》第2卷第4期,第75-85页。http://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5290#abstract。PDF版下载页面:http://dx.doi.org/10.12677/cnc.2014.24011。
61.冉启斌、田弘瑶佳、尹怡萍、付瑜2015,接触下的变异——天祝汉语声调的声学分析与理论探讨,《澳门语言学刊》,第1期,第37-47页。
62.冉启斌、崔晓晓供稿2015,第七届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ICEL-7)在天津举行,《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第91页
63.冉启斌、顾倩、余慧敏2015,进贤七里赣语有多少个声调?——汉语方言极限声调清单声学分析之二,《中国语音学报》第5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8-40页。
64.冉启斌、顾倩、颜季凌、尹怡萍、劳湘雯2015,广西容县粤语声调的声学实验分析,《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26-36页。
65.刘晨宁、冉启斌、田弘瑶佳、嵇天雨2015,汉语普通话不送气塞音的部位听辨范畴,《实验语言学》第4卷第1号,48-53页。
66.杨喆、冉启斌2016,“民族地区地方普通话语音调查及声学数据库建设”项目启动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第1期(总第34期)。
67.冉启斌、顾倩2016,作为呼唤动物声的嗒嘴音:共性与规律,《语言研究》第2期,1-15页。
68.冉启斌、石锋2016,普通话异读词的调查,《中国语文》第4期,504-508页。
69.冉启斌、顾倩、马乐2016,国别典型汉语语音偏误及口音汉语在线系统开发,《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11-17页。
70.杨盼盼、杨喆、李雨珊、冉启斌2016,“语言非洲起源”论争与启示,《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145-157页。
71.顧倩、劉松岩、楊盼盼、冉啟斌2016,《口音漢語在線上——不同母語背景漢語語音偏誤的系統梳理與有聲呈現》,李向玉主编,《澳門語言文化研究(2015)——“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理工學院2016,200-209页。
72.冉启斌2016,日新月异的实验语音学,李宇明主编《当代中国语音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0-42页;以及第二章《语音研究》统稿。
73.冉启斌、杨盼盼、胡泽颖2016,俄、中学生普通话双唇送气/不送气塞音感知对比分析,《华文教学与研究》第4期,24-31页。
74.冉启斌2017,北京话塞擦音的声学格局分析,《中国语文》第4期,459-467页。
75.杨喆、冉启斌2017,俄语颤音的声学分析,《實驗語言學》第六卷第一號,87-91,103页。
76.冉启斌2017,变异与分化——较大样本视角下的北京话塞音格局,《语言文字应用》第4期,29-38页。
77.李坤怡、冉启斌2017,印度学生习得汉语塞音的声学格局分析,《实验语言学》第6卷第3号,104-114页。
78.冉启斌、索伦·维希曼2018,怎样区分语言与方言——基于核心词汇的距离计算方法探索,《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50-58页。
79.顾倩、冉启斌2018,民族地区地方普通话语音偏误考察——以壮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为例,《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55-62页。
80.冉启斌、杨喆2018,普通话异读词调查的再分析,《语言文字应用》第4期,47-56页。
81.冉启斌、顾倩2019,从汉语方言极大声调库藏看声母对声调的影响,《语言研究》第1期,7-14页。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9年第7期全文转载。
82.索伦·维希曼、冉启斌2019,ASJP模式的汉语方言计算分析——以65种汉语方言语档为例,《现代语文》第5期,4-13页。
83.冉启斌、于爽2019,汉语语音偏误的模式与特点——基于25种母语背景学习者的偏误条目数据的分析,《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417-432页。
84.李坤怡 贾媛 冉启斌2019,A Study on the Acoustic Features of Prosodic Boundary Exhibited by Indo-European Students in Their Chinese Reading Speech,實驗語言學第8卷第1號。
85.冉启斌、孙越等2019,语言印象与语言态度——8种汉语方言好听度的调查分析,《中国语音学报》第1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2-103页。
86.冉启斌2019,日新月异的实验语音学,李宇明主编《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1949-201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5-48页;以及第二章《语音研究》统稿。
87.索伦·维希曼、冉启斌2019,语言与方言的区分层级——ASJP模式的核心词汇距离计算再分析,《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120-129页。
88.冉启斌2020,基于词汇声学距离的语言计算分类实验,《民族语文》第3期,50-60页。
89.黄玮、冉启斌2020,基于DTW距离的动物声音分类研究,《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第3期,18-23页。
90.冉启斌(2020)比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维模式,《国际比较文学》第3期,452-468页。
91.Shi, Xiujuan, Qibin Ran, Feng Shi, Translated by Jia Guo, 2020, An Analysis of Sonorant Nasality in Beijing Mandarin(《北京话响音鼻化度的初步分析》一文的英文译文), Linguistics in China No. 3,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Beijing Branch(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92.冉启斌2020,嗓音的南北差异与汉语声调产生的地域先后,《语言研究》第4期,46-53页。
93.黄玮、冉启斌(2020)汉语学习者元音的声学表现与类型——以25种国籍背景的语流语料为例,《實驗語言學》第9卷第1號,36-42頁。
94.黄玮、冉启斌(2020)基于DTW算法的学习者汉语语音的自动评分与分类,《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
95.马晓茹、冉启斌(2020)语言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新进展述评,《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130-137页。
96.金蒙、于勇、孙洋、冉启斌(2021)汉语青年发音人的嗓音声学分析,《天中学刊》第3期,138-143页。
文件上传中...